警惕!不要变成一个“假采购经理”

2019-04-22

要想做好采购系统升级,需要先了解采购系统的构成。   采购系统从低到高可以分为4个层级,业务层级、管理层级、跨部门协同层级、跨企业供应链协作层级。   第一层:业务层级 业务层级即采购具体业务的操作层级,可以细分两个部分:“采”与“购”。 “采”从需求管理开始,品类规划、规格决定、供应商寻源评估,谈判,一直到合同签订为止。“采”偏重战略性,重点在于寻源。   “购”包括根据采购计划,下单、跟催、入库结算,并对供应商的供货进行绩效反馈。偏重于操作性,重点在于供应。   企业因发展阶段、企业规模、文化习惯、管理水平、采购物资特点不同,大抵形成两种业务模式: “采”与“购”一体化的一条龙模式、“采”与“购”职能相分离的两段或多段模式。   一条龙模式的优点是效率高,少扯皮。 采”与“购”分离模式的优点是专业分工,相互制衡,避免采购腐败。   无论何种分法,业务上必须清晰下列问题: 1.  本企业“采”与“购”哪部分对公司盈利贡献大? 我的答案: 2.  本企业采购人员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采”上还是“购”上? 我的答案: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认可“采”对公司盈利的大,但很多企业的采购人员的时间与精力却放在了“购”上,天天忙着下单、催货、处理内部流程、应付突发情况。而对公司盈利贡献度大,应该放在战略位置的“采”,却无暇关注。由于战略性“采”的缺失,导致操作性“购”也变得混乱。   第二层:管理层级 采购是一项业务,采购管理则是一个系统。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采购,但不一定所有的企业都有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指对采购业务进行策划、控制、改进。具体而言: 要制定采购战略,确定部门目标; 依据战略与目标,制定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 根据业务流程设置组织架构; 根据组织架构建立采购团队胜任力模型,进行团队建设、人才培训、绩效考核; 最后,用信息技术、电子工具将上述过程进行固化,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进。   在这个阶段,采购经理应从具体业务中抽离出来,甚至不做具体业务,专职从事管理性工作,即企业对于采购经理定位,是一位管理者,而不是一位高级采购员。   第三层:跨部门协同层级 解决了采购内部的管理问题,要让采购出绩效,还须做好企业内部的跨部门之间的协同。只有基于系统协作,各部门形成共识与合力,企业才能减少因部门墙引发的消耗,消除因跨部门协作不良造成的过多的品类、过高的标准、不产生价值的个性化定制、不必要的流程等诸多浪费,从根源上降低采购的总成本。   如果用人来形容采购系统,那么:   “头”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老板),要对采购系统理解并最终决定采购战略与目标。   “躯干”是采购经理,要承上启,做好管理工作。 “手”是采购利益相关方——研发、生产、质量、仓管、财务,这些部门不仅对采购有很大影响,往往还有部分采购决策权,好的系统需要利益相关方的共识与配合。 “腿”是采购业务员,按组织意图,具体执行采购业务。 只有头、躯干、手、腿各部分上下、水平协调一致,企业才能走得稳,不摔跤,大步向前。   第四层: 跨企业供应链协作 在内部跨部门协同基础上,企业发现如果离开了供应商的高效协同,企业的采购战略无法落地,质量、成本、交期无法得到保障。于是企业开始推行与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强化以客户为中心,对供应链伙伴的质量、成本、交期进行联合改善,实现信息共享、管理实践共享,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全面提高供应链团队成员的凝聚力与协同能力,使供应链成为共赢链,进而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这时企业的采购系统已进入供应链管理领域,其管理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价值创造,实现供应链的多赢、可持续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因理念与发展阶段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之间对采购系统的关注度有所不同。日本企业强调跨企业协作层级;欧美企业往往强调管理层级、推行战略采购与流程建设;中国国企也主抓管理层级,但倾向于推行集中采购与招标采购、偏重制度建设;民企则偏好实用主义,往往老板的想法决定采购系统的未来走向。   延伸阅读: 在企业实践中,以采购管理升级的关键主体(人)与采购管理的关键手段(事)两个维度,把采购管理划分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不一样,采取的策略也不同。   在采购1.0阶段,往往也是企业初创期,首要的任务是把产品生产出来,企业对采购第一要求是保证供应、追求效率、避免推逶扯皮,加之要控制人员成本,往往把所有采购责权都放在采购员身上。   在这个阶段,老板基于信任用人,而又因缺乏管控手段导致缺乏真正的信任,整体特征为人治型。   采购2.0与1.0相比,不再仅仅追求满足供应,而是通过调整供需关系引发供方的充分竞争来实现价格最优。   管理方面摒弃对个人绩效的依赖,通过制度建设与流程建设实现采购管理的阳光化、规范化。   在2.0后期,随着招标的进行,供应商降价的潜力不断被挖尽,降到一定程度已经无法再降;而单纯压低价格也会造成的质量问题、供应商合作意愿下降问题。   企业意识到推行战略采购,降低成本,只靠采购部一个部门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实行跨部门的沟通。   在采购3.0阶段,企业推行战略采购,拆除部门墙,通过消除企业内部的浪费与减少内耗获得了成本的降低。   当浪费与内耗削减到一定程度,如果还要使采购成本继续大幅降低,就要跳出公司的一亩三分地,开拓更富饶的金矿——供应链管理。   进入采购4.0阶段的企业,大都是目标长远、管理卓越,希望通过价值创造打造供方、企业、客户可持续发展、多赢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人民日报:企业年金让职工养老更安心

0000-00-00

去年,江苏南京金陵饭店职工孙先生退休,领取了税后3.6万元的企业年金。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工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份养老积累,这就是企业年金。 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企业(职业)年金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二大支柱。200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有7.63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2325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1075亿元。今年1月,人社部、财政部正式印发《企业年金办法》,并于2月1日起施行。 企业年金怎么缴纳?什么情况下能领取?对于退休后的收入水平有多少提升?交给基金公司运营能保本吗?针对这些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记者在江苏进行了调研。 国企、民企都可建立企业年金 建立企业年金的单位中,既包括国有大型企业,也有改制后的民营企业,还有民办高校等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2006年,缪先生入职金陵饭店证券投资部门担任副总监时,面临着为公司企业年金寻找投资管理人的任务。“设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必须是盈利的,需要全体员工同意。由于公司缴大头,退休后还能多一笔养老金,职工代表大会上大家都没有异议。”缪先生回忆,普惠性是设立企业年金的原则,企业缴费采用员工月均收入作为缴费基数,每个职工缴费比例一样,这样年金缴费分配差距不会超过原有收入分配差距。 单位转制或员工跳槽,企业年金如何缴纳? 2004年,事业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转成一家民营为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改制后,为了留住人才,公司当年建立起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随后制定了企业年金方案。 记者了解到,这家单位的年金方案中,企业缴费分为转轨年金和基本年金两部分。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为继续留下的老员工缴纳的专项款为转轨年金,所有参加企业年金方案的员工均可享受的为基本年金。员工个人缴费按缴费基数的4%缴纳,且不超过政府部门规定的当年最高控制数。 “以今年为例,每个月公司缴2936元,其中转轨年金405元,基本年金2531元。我自己缴580元。”公司员工严先生举例说,“这样以后退休了能多一份保障。” 金融机构受托运营,个人可随时查询自己账户情况 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年金基金采用信托模式管理,企业自主选择具备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金融机构受托管理,市场化投资运营。 2007年,金陵饭店重点考察了年金管理机构在年金安全运营、投资业绩和客户服务三个方面的综合表现,以及机构是否专注于养老业务长期发展并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企业年金历史投资业绩表现是否成功实现了长期稳健增值目标等。 选定投资管理机构后,定下了当年的投资方案:流动性资产和固定投资不低于80%,权益类投资不高于20%,当年的年化收益为8%。“每年年金理事会会对投资方案进行一次评估调整,10年来,公司的企业年金一直是盈利的。”缪先生告诉记者,随着公司陆续有人退休并且拿到了年金,员工们更加关注这件事。公司就让账户管理方开了个端口,员工输入账号密码后能看到年金每周投资收益的变化情况。 2016年,金陵饭店的企业年金规模近3000万元。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金陵饭店的年金理事会退出历史舞台,即不再自己做受托人,而是采用金融机构受托运营的方式。金陵饭店委托泰康养老公司担任受托人,同时更换泰康资产公司为新的投资管理人。泰康养老公司为客户专门设计了网络查询端口,登录即可看到整个业务流程和明细数据,客户通过网络就能完成业务办理。 “以前受托人是自己的时候,事务性工作比较多,而且手工操作容易出错。如果有出差,签字不及时,年金还会出现支付延迟。”缪先生介绍,“以前会有员工电话问询年金到账延迟的事情,自从受托人交给机构后,便再也没有这类问题。” 2012年开始,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企业年金也委托给了泰康养老运营,目前的年均收益在6%以上。参加人员有权选择参加或退出企业年金计划,公司为员工办理了相关网上查询手续,个人可随时查询自己账户的详细情况。 按月提取时,余额继续参与投资分享收益 “我们公司一名员工跳槽后,新单位的年金是其他机构运营的。公司和受托人联系,出具转出证明等后,由泰康根据提供的账户信息给新单位办理了资金划转。”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该公司的年金方案,参加员工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可以转移至其新就业单位年金计划中进行管理。如果员工升学、参军、失业或新就业单位无企业年金计划致使个人账户无法转移的,本企业可予封存处理,公司和员工均不再缴费,但基金继续投资运营,账户管理费等相关费用仍由受益人承担。封存的个人账户可在具备条件时予以转移,或达到符合待遇支付条件时领取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积累额。 今年5月刚退休的谢先生,其年金个人账户余额42万元,目前选择了每月定额领取税前7000元直至账户余额为零,“我算了一下,在领取完之前,账户剩余的资金继续参与年金计划投资,我还能继续分享收益。”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相伯伟介绍,长期以来,江苏在不断完善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也在稳扎稳打地推进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特别是积极探索实施企业人才集合年金计划,鼓励企业先行为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建立年金。截至2017年末,全省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账户数2516个,惠及职工49.75万人(不含在苏中央企业),基金规模达354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不过,目前,企业年金总体覆盖率还不高,企业年金制度尚未能成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力补充。主要原因还是企业用工成本压力总体较大、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不够、用人单位与职工对政策了解不足等。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强化基本保障和发展补充保障并举,充分用好各方面有利条件,并积极创造新的条件,在引导广大参保人员首先通过多缴费、长缴费来提高基本养老金初始计发水平的基础上,积极贯彻落实《企业年金办法》,进一步激发企业及其职工建立和参加企业年金的积极性,鼓励引导更多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伯伟说。(尹晓宇, 原文刊发于2018年6月17日《人民日报》2版)

关闭